其次,政府機構自身節能已成為國家節能政策的重要內容。研究表明,政府往往是許多國家最大的能源消費者,其能源開支在政府行政經費中占很大比重。政府機構帶頭做好自身節能,可減少財政在政府能源消費方面的開支,推動全社會節能工作的深入開展。例如美國聯邦政府每年支出的能源費用達80億美元,加拿大政府每年建筑能耗費用約8億美元。在大多數國家,政府機構開展自身節能工作時都存在經費不足的問題,發達國家政府為解決這一問題采取了許多切實有效的措施,如將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與改變財政撥款方式相結合,將能源與維修基金撥款改為節能投資,解決政府機構自身節能中經費短缺的問題。
第三,依法實施節能,通過頒布鼓勵政策或措施等推動節能減排工作開展。由于節能動因已經從能源安全轉向環境保護,具有相當程度的“外部性”,不是完全依靠市場發揮作用的領域,需要政府和法律政策的干預;此外,節能產品也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需要政府提供公正的信息加以引導。西方國家政府在具體推進節能的方式方法上,對企業的直接行政干預較少,鼓勵性措施和懲罰性措施也都有法可依。特別是在專項獎勵或減稅政策方面大有作為也大有可為,國家和地方可在中央本級財政預算或在地方各級財政預算中列支獎勵,在國家稅收和地方稅收中對企業的稅收減免方面予以充分考慮。借鑒節能減排的若干國際經驗,現階段我國的節能減排應從以下方面予以加強: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和研究工作。依法進行能源管理是國際慣例。在法律框架內,世界各國為能源資源的所有、開發、生產和使用等環節制定了相應的規章、規則和政策。一些國家將能源資源的整個生命周期內的所有活動在一部綜合性法律中規定;一些國家則分別制定,如能源資源的所有權和開采權、能源交易、能源供應、能源定價等。大多數國家將能源供應系統,特別是電力供應,作為公共產品看待。
國外的能源管理中的最重要的問題是能源效率和節能,因此許多國家直接制定成《能源效率法》或《節能法》,以確保防范能源危機、確保能源安全和合理利用能源。采用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為了激勵企業節能,美國、日本及歐盟國家采用激勵機制,收到顯著效果。此外,充分利用促進節能減排的經濟手段。還通過征收能源稅和碳稅,控制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引導能源結構升級,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
國外經驗表明,在不節能型社會向節能型社會轉變時,有效的激勵政策可以使社會形成節約的自律機制。許多國家實施的現金回扣補貼、稅收減免、抵押貸款,西歐一些國家實施的消費稅、銷售稅、碳稅、二氧化硫稅,以及其他能源和環境稅等,都是依據該國的經濟體制、資源狀況、法律法規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制定的,各具特色,不僅可以提高財政收入,更重要的是促使消費者節約能源,鼓勵發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資源,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相應減少環境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開展多種形式的節能減排工作,廣泛開展第三方融資。能源服務公司和能源服務性能合同(ESPC)是克服經費不足的兩種有效形式。首先以公用建筑作為能源服務對象,有助于能源服務公司市場的培育和完善。大力推廣政府節能采購。政府節能采購是促進政府機構自身節能的一種簡單、低成本、有效的形式,政府節能采購的杠桿作用可以促使市場轉型易于實現,還可以通過大宗采購或政府采購來促進節能技術商業化和快速普及。簽訂節能協議推動多方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根據參與者的參與程度和協商的內容將自愿協議分為兩種類型:經磋商達成協議的自愿協議和公眾自愿參與型自愿協議。節能協議能有效地把國家的戰略目標與企業目標結合起來,促進國家和企業節能目標的實現。很多企業將參加節能協議作為改善其形象和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政府也把建立節能協議作為改善管理效率的一個有效手段。
開展節能減排的咨詢服務與信息傳播。國外公民較高的節能意識與政府經常性的、有目的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分不開。國外非盈利性的節能信息傳播和咨詢服務一般由政府提供經費資助。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有關部門通過公共出版物、網站、宣傳點等,向公眾進行節能宣傳。地方政府在社區和責任區范圍內,通過發放小冊子和期刊、建立網站、實施示范工程和培訓計劃等,提高公眾的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廣泛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節能減排工作。一方面,將節能政策處于公眾監督之下,可以更好地促進節能工作的開展,在制度、技術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利的支撐,進一步深化節約意識;另一方面,廣泛吸收中介機構參與,既有利于推進節能政策、強制性標準、規劃和計劃等的實施,也可以使政府工作人員從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中擺脫出來,用更多的時間進行戰略性、宏觀性事務的研究和實施。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