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綠色金融需要綠色經濟作為載體,同時,綠色金融自身的發展也會促進綠色經濟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全球綠色發展的投融資需求在未來10年可達到數十萬億美元的量。” 10月24-25日,2019國際清潔能源投融資大會在西安召開,中國工商銀行總行投行部總經理李峰在演講中說道,“但就目前看,銀行體系、資本市場和機構投資者對綠色投資的參與還遠遠不夠,未來還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實現能源轉型,發展清潔能源已成了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共識。正如李峰所說,全球綠色發展投融資需求巨大,但是,目前,金融機構還未充分開發這一投資需求,留給后來者的空間還有很大。
李峰表示,為有效提高綠色信貸和綠色投資方面的風險管理能力,國際金融公司等國際組織逐步建立起了若干綠色金融領域的能源建設平臺,致力于推廣可持續的綠色信貸、綠色投資、綠色保險和環境信息的披露等方法、原則,開展相關能力建設工作。
據了解,從隆冬、瑞典、新加坡、中國香港等發達的資本市場到中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墨西哥等主要20國集團中的發展中國家乃至越南、孟加拉國、戛納等中小規模的發展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開展著綠色金融的探索。
但是,李峰也指出了目前全球綠色金融的發展面臨著五大挑戰:
一是環境的外部性。綠色投資可以改善環境,污染性的投資會損害第三方的利益。由于將外部性的風險內部轉化存在困難,導致綠色投資不足,而棕色投資過度,比如可再生能源項目可能比傳統的能源項目更高。如果沒有有效的將減排效益內部化的措施,項目的投資回報可能就很低,因而很難吸引私人資本投資。
二是期限錯配。在不少國家,如水污染處理、固廢處理、新能源、地鐵等長期的綠色項目嚴重依賴銀行貸款,而銀行由于負債端期限較短,所以難以提供足夠的長期貸款。
三是缺乏對綠色的明確定義。在許多國家和市場,由于缺乏對綠色金融活動和場景的明確定義,使得投資者、企業、銀行難以識別綠色項目投資匹配資源。
四是信息的不對稱。許多投資者對綠色投資項目、綠色資產有興趣,但由于企業沒有公布其環境信息,增加了投資者對綠色資產的搜索成本,因而降低了其投資吸引力。此外,還有一些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并不充分了解某些綠色技術是否在商業上可行,以及綠色投資面臨很多多政策不確定性因素。
五是對環境風險的分析能力不足。由于缺乏對環境風險的分析能力,很多金融機構通常會低估棕色資產的風險,而高估綠色投資的風險,導致對綠色投資的項目支持不足。
不過,李峰指出,中國的綠色金融業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
一、中國將在繼續環境污染防治、區域綠色金融創新、系統性的金融監管方面,完善綠色金融的相關政策,中國銀行業的相關管理機構也已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綠色信貸行業政策。
二、中國的金融體系將更加完善和透明。在頂層設計的指引下,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將日漸完善,綠色信貸市場、綠色債券市場、碳交易市場將進一步得到發展,綠色指數等量化產品和工具也將日益豐富,引領責任投資走向主流。
三、市場驅動在未來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將環境因素納入到資本定價的考量因素之中,污染企業將面臨的是更加嚴苛的融資環境和壓力,企業將更加積極的參與綠色市場中來。目前全國各省都在紛紛布局綠色金融,特色化的綠色化的發展模式,創新性的產品和服務都將持續出現。
李峰表示:“當前,國內主流商業銀行已經在綠色金融業務創新實踐方面走在前列,為綠色金融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銀行業的綠色信貸方面,根據公開數據,2017年我國21家主要銀行的綠色信貸余額已經突破了8萬億人民幣,綠色信貸的環境效益較為顯著。
在非金融企業的綠色債券方面,2018年末,我國國內綠色債券的發行余額7947億,其中2018年新增發行規模2489億,同比增長10%,占比在全球增量占比30%以上。但這和我國債券市場86萬億的存量市場相比,綠色債規模占比不到1%,屬于冷門品種,空間還很大。
在綠色股票方面,2017年末,A股市場綠色環保領域的上市融資約為2200億,占同期A股市場股權融資的13%;在綠色基金方面,2016年底,我國基金協會備案的有265支節能環保、綠色基金。
在環境產權方面,目前,全國碳交易市場首批納入電力企業1700多家,總排放規模大約35億噸,占全國碳排放量的39%,已經超過歐盟碳排放體系,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談到工商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發展情況時,李峰說:“2007年起,工商銀行就在國內率先提出綠色信貸的理念,目前,綠色信貸理念已經融入全行的企業愿景、發展戰略、信貸文化,內化為全行發展的基本理念,基準底線和行動自覺。”
“近年來,工商銀行進一步加大綠色經濟領域的信貸投放,加強環境敏感行業和客戶結構的調整,強化綠色信貸政策的管理,逐步完善了投融資的綠色分類,推動綠色經濟領域的投融資規模創新措施。”李峰補充道,“首先,工商銀行積極踐行綠色信貸,在節能環保領域和服務領域的貸款余額實現了較快增長,年均增速約10%。其次,支持綠色債券發展,在2017年9月工商銀行在盧森堡發行了首之21.5億美元的‘一帶一路’綠色氣候債券,在那之后工商銀行又多次發行‘一帶一路’綠色債券。再次,工商銀行積極參與綠色金融的全球治理并參與起草且簽署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這是由中國綠金委和隆冬金融城牽頭的國際原則,體現了全球金融機構助力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愿景。”
李峰表示:“綠色金融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可持續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也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全球的金融機構都應當加強綠色能力的建設,并不斷深化合作。工商銀行也將繼續踐行一個大行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利用綜合化銀行的多元化經營產品、體系,發揮國際化銀行的業務優勢,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投行等一攬子服務賦能清潔能源行業,支持綠色經濟,在做好國家綠色項目支持的同時,積極支持‘一帶一路’國家綠色項目的建設。在實現自身綠色轉型的同時,為建設天藍水美的綠色地球村做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