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監測數據公布后,如何治理成為公眾關注的問題。昨日,廣州市環保局就剛制訂出的《2012-2016年空氣污染綜合防治行動方案》初稿邀請電力企業代表座談,其中提出到2016年廣州的PM2.5年均濃度要下降7%。為此,環保部門提出,在廣州所有的電力企業內實行“煤改氣”,關停所有燃煤機組改燒天然氣。但這一意見遭到現場電企強烈反對,部分電企稱,天然氣供氣不穩定,而且價格高,電企“虧不起”。
價格氣源成問題
昨日的座談會上,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楊柳透露,根據環保部門制訂的新方案初稿,到2016年底,廣州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要下降12%,PM2.5要降7%,二氧化硫降12%,二氧化氮降10%以上,讓灰霾、酸雨、臭氧等突出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明顯改善空氣質量。
根據監測數據顯示,去年廣州的PM2.5年平均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下降7%,即下降2.87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左右,依然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
對于環保部門的這一方案,一開始諸位發電大佬紛紛表示贊同。不過,廣州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楊柳批評電企“打哈哈”后,電企開始說心里話。
廣州發展集團負責人首先表示,“在企業層面上,取消燃煤電廠、搞燃氣電廠,這是時間問題,有很多手續要批,需要按規則來辦事。現在做不到脫胎換骨,發電廠在煤的脫硝、脫硫、除塵方面一直沒有停止投入。而用天然氣發電取代煤發電,天然氣的價格、氣源都成問題。”
另一家國有電力企業廣州恒運熱電集團負責人會上坦言,發電廠燃煤改成燃氣后沒有利潤來源,光靠發電企業沒法消化成本。“天然氣的確污染低,但是用天然氣發電沒有利潤來源,靠企業無法消化成本,沒辦法搞。同時天然氣管道建設也是問題,我認為現有的燃煤機組還將在中國存在二三十年下去,煤電發電還將發展,廣州做無煤城市不現實。”
恒運的負責人以自己作為例子,表明“雖然環保,但是資金浪費很大”。他表示,“恒運的21萬千瓦的機組,1998年投產的,進入運營超過十三年。燃煤發電機不是說可以一下子就改造成燃氣發電機的,改造需要推倒重來,燃煤熱電廠就要重建,此前的十幾二十多億就浪費了。”
前期節能減排投入浪費了
記者調查發現,電廠最關心的是利潤來源問題。目前燃煤發電是0.53元一度,而天然氣發電要1元一度電。廣州發展集團旗下發電廠、粵華黃埔發電廠、瑞明電力公司負責人紛紛表示,天然氣發電價格過高,同時各大電廠之前已經為了減排投入大量資金,不能再為了廣州空氣改善,讓發電廠的燃煤機組停產。
“發電企業去年已經歷虧損,一般發電企業75%的成本是燃料成本。煤價目前已經很高,天然氣價格更高,使用天然氣,企業損失更大。”這位負責人表示大型火力發電廠已經是節能減排的先進企業了,目前加快對落后的小鍋爐改造,更加能推動廣州空氣質量改善。
環保局:
將考慮各方面的意見
2011年
41微克/立方米
2016年
38微克/立方米
下降7%
聽完廣州地區各大發電大佬的發言后,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柳表示廣州的PM2.5濃度的確已經十分高,珠三角城市群的空氣質量,排名都是在世界的最后面。 “目前廣州市要在兩個月內拿出空氣污染綜合防治方案,在座電廠的意見很重要,但也是一面之詞,我們還要考慮方方面面的意見。我要提出的是,一旦方案制訂,請在座各位一定要堅決執行。”
廣州的PM2.5來源中,除了數量龐大的機動車排放占廣州PM2.5來源的26%,發電廠是最重要的固定排放源,數家發電廠排放的PM2.5占廣州地區PM2.5來源的20%,超過了工業污染源13%比例。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表示。
“廣州各大發電廠的煤的使用量不降下來,空氣污染問題會很大,我建議廣東的發電廠使用洗過的煤,這樣煤里硫含量會降低很多,污染也會少很多。”柴發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