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婦產科手術領域,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并癥、保障母嬰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傳統剖宮產術式因需切開腹膜進入腹腔操作,術后往往伴隨著疼痛、感染風險增加、恢復緩慢等問題。近年來,腹膜外剖宮產作為一種微創術式逐漸受到關注。近日,我們專訪了婦產科領域知名專家朱寶菊教授,請她談談腹膜外剖宮產的術后優勢以及患者管理要點。
腹膜外剖宮產:微創術式帶來新變革
朱寶菊教授介紹,腹膜外剖宮產與傳統剖宮產最大的區別在于手術路徑。傳統剖宮產需要切開腹膜進入腹腔,而腹膜外剖宮產則巧妙地避開了腹膜,在腹膜外間隙進行操作。這一創新術式就像是在復雜的“地下管道系統”中精準作業,不破壞腹腔的“生態環境”,從而減少了對腹腔內器官的干擾和損傷。
“從解剖學角度來看,腹膜是一層薄而透明的膜,它覆蓋在腹腔內的器官表面,具有分泌、吸收、防御和修復等功能。切開腹膜后,腹腔內的環境被打破,容易引發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如炎癥反應、腸粘連等。而腹膜外剖宮產避免了這些問題,為產婦的術后快速康復奠定了基礎。”朱寶菊教授解釋道。
術后優勢顯著,助力產婦快速恢復
疼痛減輕,提升舒適度
術后疼痛是剖宮產產婦面臨的一大困擾。傳統剖宮產由于切開腹膜,術后疼痛較為劇烈,尤其是在咳嗽、翻身等活動時,疼痛會加劇,這不僅影響產婦的休息和睡眠,還可能限制其早期活動,增加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朱寶菊教授指出,腹膜外剖宮產由于不切開腹膜,減少了對神經末梢的刺激,術后疼痛明顯減輕。許多產婦在術后6 - 8小時就能在醫護人員的協助下進行翻身、坐起等簡單活動,24小時左右可以下床行走,大大提高了產婦的舒適度和生活質量。
感染風險降低,保障安全
腹腔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切開腹膜后,外界的細菌容易進入腹腔,增加感染的風險。此外,術后腹腔內的滲出液和血液也為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條件。感染不僅會延長產婦的住院時間,還可能引發嚴重的并發癥,如盆腔膿腫、敗血癥等,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
腹膜外剖宮產不進入腹腔,避免了腹腔與外界的直接相通,減少了細菌污染的機會。同時,由于手術操作對腹腔內器官的干擾小,術后腹腔內的滲出液和血液也相對較少,進一步降低了感染的發生率。朱寶菊教授團隊的研究數據顯示,腹膜外剖宮產術后感染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剖宮產,為產婦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胃腸功能恢復快,促進營養吸收
傳統剖宮產術后,由于腹膜的切開和腹腔內器官的暴露,胃腸功能往往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出現腹脹、便秘等癥狀,影響產婦的食欲和營養吸收。而腹膜外剖宮產對胃腸功能的干擾較小,術后胃腸蠕動恢復較快。
朱寶菊教授介紹,一般情況下,腹膜外剖宮產術后24 - 48小時產婦就會有排氣,這意味著胃腸功能開始恢復正常。產婦可以盡早進食流食、半流食,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有利于身體的恢復和乳汁的分泌。
減少腸粘連,降低遠期并發癥
腸粘連是剖宮產術后常見的遠期并發癥之一,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便秘等癥狀,嚴重時還可能引發腸梗阻,需要再次手術治療。傳統剖宮產由于切開腹膜和腹腔內器官的暴露,容易引發腸粘連。
腹膜外剖宮產不進入腹腔,避免了腸管與腹膜、手術創面的直接接觸,減少了腸粘連的發生機會。朱寶菊教授表示,長期隨訪發現,接受腹膜外剖宮產的產婦遠期發生腸粘連的幾率明顯低于傳統剖宮產,提高了產婦的遠期生活質量。
精細化患者管理,促進術后快速康復
術前評估與準備
朱寶菊教授強調,充分的術前評估和準備是腹膜外剖宮產術后快速康復的關鍵。術前要對產婦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血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心電圖等,評估產婦的身體狀況和手術風險。對于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產婦,要提前進行相應的治療和調整,將身體指標控制在適宜手術的范圍。
同時,要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向產婦和家屬詳細介紹腹膜外剖宮產的手術方式、術后優勢和注意事項,增強他們對手術的信心和配合度。
術中精細操作與監測
在手術過程中,醫生要嚴格遵循微創原則,精細操作,盡量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采用先進的麻醉技術和設備,確保麻醉效果滿意,減少麻醉對產婦身體的影響。同時,要密切監測產婦的生命體征,如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等,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
術后個性化康復方案
術后要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在疼痛管理方面,采用多模式鎮痛的方法,如靜脈鎮痛泵、局部神經阻滯、口服止痛藥等,根據產婦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性調整鎮痛藥物的劑量和種類,確保產婦在無痛或輕度疼痛的狀態下進行康復活動。
在飲食管理方面,術后早期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如米湯、粥、面條等,逐漸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如雞蛋、魚肉、蔬菜、水果等,保證產婦的營養均衡。
在活動指導方面,鼓勵產婦盡早進行翻身、坐起、下床行走等活動。醫護人員要根據產婦的身體恢復情況,制定合理的活動計劃和目標,逐步增加活動的強度和時間。同時,要注意活動時的安全,避免產婦摔倒或受傷。
出院后隨訪與指導
出院后要對產婦進行定期隨訪,了解產婦的身體恢復情況、傷口愈合情況、哺乳情況等。及時解答產婦在康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指導產婦正確進行產后康復鍛煉,如盆底肌鍛煉、腹肌鍛煉等,促進身體的全面恢復。
朱寶菊教授最后表示,腹膜外剖宮產作為一種微創術式,具有顯著的術后優勢。通過精細化的患者管理,能夠進一步促進產婦的術后快速康復,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未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腹膜外剖宮產有望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為更多的產婦帶來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