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混合動力還是純電動?這是一個問題。當中國車企高管、行業專家還在為此爭論不休時,國外汽車巨頭們早已拋開路線選擇的困惑,將產品研發的重點轉向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寶馬Hydrogen 7液氫動力,奔馳S400、奧迪hybrid系列及豐田普銳斯等混合動力汽車,為人們展示了多種路徑、形態各異的綠色汽車生活。
隨著日前溫家寶總理在《求是》雜志上發表文章,暗示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不滿,“千呼萬喚”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真正走到了歷史的風口浪尖上。2011年,汽車“十二五”草案指出新能源成為汽車行業重點發展方向,新能源電動汽車保有量計劃達到100萬輛。要想實現這一艱巨的歷史任務,中國車企在“說”的同時,是否也要開始“練”起來?
實際上,在國內自主品牌車企中,已經有新能源汽車發展非常典型的范本。從最外在的銷量來看,截至目前已銷售新能源汽車556輛,居國內自主品牌之首的長安汽車,當屬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先行者和實踐者。
在長安汽車新能源發展的初期,也經過了關于路線問題的討論。雖然在21世紀初期,純電動、氫動力等新能源領域的前端技術更能吸引政策、輿論的眼球,但在新能源多路徑選擇中,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為自身確定了一個切入點:“混合動力無疑是可看得見的一個重要方向。”
“少說話,多干事”,這是長安汽車前期深耕新能源的生動寫照。經過10年的發展壯大,從混合動力到純電動,從氫燃料到太陽能,長安汽車迅速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翹楚。
在技術研發上,長安汽車擁有純電動、Plugin、混合動力技術專利144項,其中發明專利52項,完全掌握中度混合動力的關鍵技術及控制策略,成功突破外國公司的技術封鎖。同時,還建立了一支新能源汽車系統研發的專業團隊,構建了包括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為支撐的產學研支撐團隊。
在產品開發上,長安汽車旗下還開發出奔奔 MINI純電動汽車、志翔油電弱度混合動力轎車、志翔油電中度混合動力轎車、志翔Plug-in混合動力汽車、悅翔純電動汽車、長安金牛星混合動力等多款新能源汽車,使新能源之路逐步邁入坦途。
也許有人要問,在國內汽車企業中,長安汽車規模并非最大、實力并非最強,為何能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處于領先地位?這源于它與其它企業的不同特質,立足自主創新,找準行業方向,在發展新能源過程中,長安汽車渾身上下充滿了“實干精神”。
在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遲遲未予發布,眾人望穿秋水之際,長安汽車面向“十二五”迅即確立了自已的新能源發展規劃:即在“普及弱混、聚焦中混、提速純電動/Plug-in、深入零部件”路線下,大力推進混合動力產品市場化,純電動產品技術產業化,燃料電池工程化。力爭2013年,實現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占比達到20%,2015年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水平,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100萬的產能,占長安汽車生產量的30%。
節能環保已經成為全球迫在眉睫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大問題,與低碳經濟發展關系極為重大的中國汽車業,更是感到重任在肩。國內汽車行業中,需要更多如長安汽車這樣低調實干的車企,真正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添一把火、助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