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內經濟形勢持續好轉,電企發電陸續回暖,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電力發電開足馬力,企業盈利水平明顯提高,對煤炭需求量也明顯增加,然而好景不長,隨著電力、鋼鐵等下游產業陸續回暖,對煤炭需求的進一步增加,推動煤炭價格大幅上漲,特別是冬季以來,企業生產和居民消費用煤使得電煤、動力煤需求量放量增加,價格持續上漲。在此背景下,電力生產成本陡然增加,企業再次面臨虧損危險。
與此同時,讓電力企業難過的是,在今年最后一輪煤電談判中,政府拋棄了電力企業這個養不大的“巨嬰”,不再干涉煤炭價格。結果是,煤電談判以大唐、華能被迫簽約而結束,電力企業被迫接受煤企的加價。
如果電價上漲,我將多支付多少錢?單身漢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個月的用電量大約在200度左右,如果每度電漲2.5分,那么他的成本將為此增加約5元/左右,影響還不算大,但如果每度電漲一二毛,那么支付的電費將多幾十元。
“根據目前的用電量,如果電每度漲2.5分左右,那么全國的用電企業和居民將為此多支付1000億元左右的成本。”林伯強表示,應該說,這次調價對居民和企業的生活生產成本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對國民經濟的運行也會產生一些影響,但總體來看,影響比較溫和,不會對國內經濟產生明顯的通貨膨脹作用。
今年以來,電網公司和五大發電集團不斷上書,希望政府調整電價,要求煤電聯動。今年前9個月,國家電網利潤虧損達160.5億元,這加大了其提價的迫切感。實際上,此次電價調整方案是政府給電力企業一個喘息的機會,更多是一種無奈之舉,旨在減輕其虧損程度。今年在處理煤電關系上,政府似乎下定決心要大力推進市場化改革,一方面不再干預煤炭價格;另一方面,努力加快電價改革步伐,理順上下游產業價格傳導機制。
11月9日,滬深股市雙雙小幅上漲,不過,受漲價利好因素刺激,電力板塊成為了明星板塊,漲幅居前。雖然電價調整方案尚未最終出臺,但似乎它已給投資者一顆定心丸,他們紛紛開始預期“電力企業盈利將有可觀的前景”,然而,這很可能是個短暫的春夢。
“這次電價調整應該說與電價改革沒有必然關系。”林伯強表示,出于國民經濟整體考慮,中國的電價調整步伐不容易快速推進。雖然最近電價改革的呼聲很烈,但只不過是處于試點推動階段,離實際全面推進,還相當漫長。
和電企苦苦求漲價不得的情形很不同,煤企可能現在就已磨刀霍霍,要再砍電企一刀,因為其找到了進一步提升煤價的好理由。目前,隨著各地煤炭整合大躍進式地推進,其聯合壟斷的格局正逐步形成,這勢必造成煤企在未來煤炭價格的日益強勢。由于電企對上游煤炭企業的依附性依然很強(電力發電70%是火力發電),顯然,此次電價調整方案的實施只能形成煤電價格的又一次向上聯動。短期來看,此次價格調整的受益者是電力企業,但從長期產業鏈發展來看,由于煤炭企業控制著整個產業鏈“運動”的動力,電價上漲將引起煤炭下一輪漲價,最終電企的利潤將被煤企吃掉。
上一頁 [1] [2]
深入專題了解:發改委上調上網和銷售電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