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石油新疆油田獲悉,中國石油重大試驗項目——新疆油田紅淺火驅工業化試驗區(以下簡稱紅淺火驅試驗區)日產油水平已由年初的不足350噸上升至450噸以上,各項開發指標持續向好。
新疆油田紅淺1井區八道灣組砂礫巖油藏在歷經多輪次蒸汽吞吐和蒸汽驅開采后,采出程度僅為28.9%,效益低下幾乎沒有開采價值。為解決稠油老區注蒸汽后期產量遞減、采出程度低等難題,2009年初,紅淺火驅試驗區開展紅淺1井區火驅先導試驗(以下簡稱紅淺火驅先導試驗)。紅淺火驅試驗區生產運行近10年來,共實施了13個井組點火,成功率100%,累計產油15萬噸,階段提高采出程度34.6%。
火驅技術是一項有效接替蒸汽驅技術的稠油開采技術,同時也是一項前沿技術,紅淺火驅先導試驗是世界上首個實施稠油高溫火驅的成功范例,其形成的完備高溫火驅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使原廢棄油藏和難動用油藏重煥生機。
今年初以來,紅淺火驅試驗區上產緩慢,亟須開展科研攻關。為此,新疆油田攻關團隊全面聚焦產量目標,積極開展上產會戰,針對諸多困難瓶頸精準施策,分類分治。相關單位緊密配合,協同作戰,快速高效制定現場問題解決方案,確保各項措施落地。
新疆油田攻關團隊以地質研究為基礎,針對火驅動態、油藏工程等多方面深入研究,完善了稠油高溫火驅機理,明確了火驅工業化開發規律,形成了火驅開發階段多級油藏滲流通道識別與預判技術,并針對各級滲流通道制定了差異化調控對策;以現場問題為導向,發明了可重復應用的高效點火器及配套設備,提高了可點火油藏黏度上限;創新設計了氣錨、金屬葉片泵等新工藝設備,有效解決了現場氣鎖、卡泵等難題。在攻關取得的研究成果支撐下,火線發育形態明顯改善,開井率及見效井比例顯著上升,推動紅淺火驅試驗區日產油水平不斷攀升。
據悉,目前攻關團隊正在積極推進火驅—煙道氣一體化的科研攻關,該項研究緊扣國家“雙碳”政策,攻關成果將實現火驅尾氣的“變廢為寶”,是未來稠油開發的新風向。紅淺火驅試驗區的良好發展態勢,為稠油注蒸汽開發后提高采收率打造了新的樣本,高質量助力新疆油田今年稠油年產突破400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