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隨著發達國家繼續淘汰燃煤發電,并向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轉移,2019年,全球能源行業碳排放量連續第三年保持穩定。國際能源署2月1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碳排放量同時出現下降,且發達國家排放量創1993年以來最低。美國和歐盟地區排放降幅尤為明顯,而德國碳排放量降至1950年以來最低水平。
2、北方港口市場煤成交冷清,大礦主要保證長協煤供應,市場煤資源緊張,低硫煤種普遍報價指數上浮5-8元,下游暫時受低日耗影響并不急于買貨,所以對于高價接受程度有限。下游方面看,截止2月13日,沿海六大電廠庫存1706.8萬噸,周環比增加110.5萬噸,同比減少35.5萬噸;日耗煤38.5萬噸,周環比增加1.5萬噸,同比減少6萬噸;可用天數為44.3天,周環比增加1.2天,同比增加5.2天。
3、焦煤方面,國有煤礦復產進度加快,多數礦已逐步落實復產,民營煤礦復產仍相對緩慢,呂梁、臨汾部分主流民營煤礦本周開始驗收復產,但是因涉及外地工人到崗,整體產量仍處偏低水平。煉焦煤尤其是低硫主焦煤供應持續緊缺,臨汾安澤個別低硫主焦煤(S0.5 G85 MT14)較節前上調70元/噸至現匯價格1600元/噸。
4、焦炭方面,焦炭市場整體呈現供需雙弱局面。供應方面,焦企限產力度有所增加,個別焦企由于低硫主焦等資源緊張已經轉產高硫焦,韓城個別焦企已處于悶爐狀態,焦炭供應進一步收縮,汽運情況仍較為緊張,焦炭資源流通有一定難度,焦企場內焦炭及副產品庫存持續累積,需求方面,疫情影響終端市場,鋼材銷售情況持續走弱,加之焦炭到貨情況不理想,影響部分鋼廠限產繼續,綜合來看焦炭市場供需均保持偏弱水平,短期焦炭價格以穩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