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謝欽:中俄能源領域合作正在高水平發展 | 07-26 |
7月23日,第六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在莫斯科成功舉辦。俄羅斯總統能源發展戰略和生態安全委員會秘書長、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首席執行官伊戈爾·謝欽在開幕式上發表演講,表示中俄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正在高質量加速發展。 謝欽表示,去年,中俄兩國貿易額增長了26%,達到2400億美元,大大超過了2000億美元的目標。其中,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規模在歐亞大陸是無與倫比的。俄羅斯對中國…… |
兩部門:到2027年,煤電低碳發電技術路線進一步拓寬 | 07-22 |
中新網7月16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其中提到主要目標,到2025年,首批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項目全部開工,轉化應用一批煤電低碳發電技術;相關項目度電碳排放較2023年同類煤電機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20%左右、顯著低于現役先進煤電機組碳排放水平,為煤電清潔低碳轉型探索有益經驗。 …… |
我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約92萬公里 較2013年增長 | 07-22 |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16日發布的《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4》顯示,我國持續完善網架結構,建強電網“大動脈”。截至2023年底,我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約92萬公里、較2013年增長約69.1%,西電東送規模達3億千瓦、較上年增長約400萬千瓦,有力促進了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化配置。 2023年,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9675億元,同比增長30.1%;電網工程完成…… |
按下新型儲能發展加速鍵 | 07-22 |
發展新型儲能是我國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和關鍵支撐,對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以及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據媒體報道,我國首個百兆瓦時鈉離子儲能項目一期工程投產,這是鈉離子新型儲能技術在全球的首次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發展新型儲能是我國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和關鍵支撐,對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以及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全國多地加快新型儲…… |
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上線運行 | 07-22 |
7月14日從國家能源局獲悉,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核心功能近日開發完成并上線運行。系統每月以電網企業、電力交易機構提供的數據為基礎,對已建檔立卡的項目上月電量核發綠證。 綠證全稱為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是認定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消費的唯一憑證。國家對符合條件的可再生能源電量核發綠證,1個綠證單位對應1000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量。作為可再生能…… |
核能供汽打開產業應用新場景 | 07-22 |
日前,在江蘇連云港田灣核電基地,“和氣一號”核能供汽項目正式建成投產。據測算,項目投產后,年供汽量將達480萬噸,可等效減排二氧化碳107萬噸、二氧化硫184噸、氮氧化物263噸,相當于新增植樹造林面積2900公頃,能為當地的石化基地每年節省碳排放指標70多萬噸。 核能供汽是指利用核能供應工業蒸汽。工業蒸汽被廣泛應用在電力、石化化工、紡織、造紙、食品加工等行業。其中,石化化工行業…… |
全國首個防波堤風電項目獲批 | 07-22 |
記者從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近日,華能天津港東疆北防波堤風電項目獲批,成為全國首個獲得用海批復的防波堤風電項目。該項目位于天津港東疆北防波堤,采用立體分層設權方式申請用海,用海空間層為水面,主要建設內容為7臺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50兆瓦。 據了解,長期以來,天津市海域管理一直沿襲“平面化”模式,海域空間資源的立體性和多功能性未得到充分發揮。隨著天津近海傳統海洋產業和新興海…… |
可再生能源裝機實現兩大突破 | 07-22 |
日前,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23年度》顯示,我國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水電流域梯級開發格局基本形成,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項目呈現大基地化趨勢,預計今年投產規模仍將保持較高水平。 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表示,202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高質量發展態勢,實現了兩個“超一半”的歷史性突破,其中累計裝機占全國發電總裝機超過一半,新增裝機…… |
電廠存煤超1.2億噸 迎峰度夏煤炭供需大體平衡 | 07-22 |
“今年以來,電廠庫存和可用天數始終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創近年來歷史高值。截至7月4日,納入中電聯燃料統計的燃煤電廠煤炭庫存超過1.2億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28.5萬噸,庫存可用天數27.1天,較上年同期增加3.3天。”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規劃發展部副主任盧國良在7月10日的《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上表示,綜合煤炭供需運等…… |
[圖文]我國首套百千瓦級電氫雙向轉換裝置投運 | 07-11 |
我國首套自主研發的百千瓦級電氫雙向轉換裝置投運。受訪單位供圖 科技日報訊 (記者葉青 通訊員黃欣然 黃旭銳)6月28日,記者來到廣州南沙小虎島電氫智慧能源站,見到縱橫交錯的“鋼管森林”旁矗立著3個銀灰色集裝箱,以及1個小型儲氫罐。這是我國首套自主研發的百千瓦級電氫雙向轉換裝置。它于近日在廣州正式投運。 據介紹,該裝置在國內率先實現通過一套裝置完成制氫和發電,實現了綠電和綠氫的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