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充電基礎設施超1300萬臺 | 02-24 |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超過1300萬臺。 1月中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9.5萬臺,同比上升49.5%。截至1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321.3萬臺,同比上升49.1%。 去年全年,國內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422.2萬臺,同比上升24.7%,樁車增量比為1∶2.7。預計2025年新增361.9萬臺隨車配建充電樁,…… |
[圖文]“零碳校園”研究院一屆四次理事會暨精藝股份數 | 02-19 |
供需錯配、并網難、消納難等多矛盾顯現的背景下,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正面臨成長的煩惱。新的一年,新能源產業將走向何方,針對這一提問,31省市區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或將給出答案。 綜合各省市區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穩妥有序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仍是各地政府2025年的工作重點之一。 光伏寫入10省、區202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 …… |
[圖文]40多家企業院所搶抓“零碳機遇” | 02-19 |
圖為長島南長山島全景。(資料片) “從沒一次接待過這么多企業!2月10日至11日,長島國際零碳島建設推進大會在長島召開,40多家知名企業、科研院所的負責人冒著料峭寒風,乘車換船登上長島。一位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直言:正月里的長島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 |
[組圖]從“磷鋰鋼城”到零碳標桿!云南安寧蹚出老工業 | 02-19 |
一座座標準廠房拔地而起,廠房道路兩側干凈整潔;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傳輸帶上產品運輸往來穿梭……新春開工之際,在云南省安寧產業園區內,隨處可見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場景。 安寧市作為云南省會昆明市下轄的縣級市,也是云南省重要的鋼鐵和磷化工工業基地。近年來,安寧市聚焦石化、冶金、新能源等重點產業,通過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賦能、優化營商環境等舉措,實現產業集群發展,增強發展新動能,蹚出了…… |
從電力消費結構看產業升級 | 02-19 |
推進電力消費結構優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未來,要強化科技創新,推動新型能源體系的完善和各能源之間的協同發展,提升清潔能源競爭力;合理規劃煤電發展,推動煤電轉型升級。 電力消費結構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直觀反映我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產業升級步伐。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9852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增速較2023年微升0.1個百…… |
[組圖]國家管網集團護航亞冬會期間安全平穩用氣 | 02-19 |
如約亞冬、奔赴亞冬。 2月7日,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隆重開幕。這是繼2022年北京冬奧會后,我國承辦的又一重大國際綜合性冰雪盛會。 國家管網集團積極踐行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人民需要、服務行業發展企業宗旨,全力向哈爾濱等地輸送清潔能源,確保盛會用能安全,為“綠色亞冬、智慧亞冬”添能助力。 未雨綢繆 開辟雙線保供新通道 自2024年11月進入供暖季,國家管網集團已向2…… |
[圖文]國電電力2024年發電量超4500億千瓦時 | 02-19 |
根據上交所近日發布公告顯示,2024年,國家能源集團所屬國電電力完成發電量4594.61億千瓦時,上網電量4366.87億千瓦時,按照可比口徑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00%和2.08%。 圖為上海廟公司員工進行設備檢查 2024年,國電電力堅定落實集團公司“一三六”發展戰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公司安全環保工作持續穩定向好。不斷完善安全生產體系,嚴格落實安全環保一號文件…… |
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建設穩步推進,一期項目年發 | 02-19 |
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建設穩步推進,一期項目年發電量達18億千瓦時 一個“沙戈荒”基地的綜合效益賬(高質量發展看亮點·走一線) 2024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風能、太陽能在我國能源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作為國家千萬千瓦級“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中首個備案、開工、投產的基地項目,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積極嘗試…… |
全球最大變質巖潛山油田投產 | 02-19 |
《光明日報》記者從中國海油獲悉,位于我國渤海的億噸級油田渤中26-6油田開發項目(一期)7日順利投產,標志著全球最大變質巖潛山油田正式進入生產階段,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渤中26-6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距離天津市約170公里,平均水深約20米,自2022年發現以來,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超2億立方米。按照正常采收率測算,渤中26-6油田能夠開采原油超3000萬立方米、…… |
地下深處甲醇“身世之謎”破解 | 02-13 |
地球深處,沒有陽光也沒有氧氣,微生物卻在這種極端環境中頑強生存,并默默推動著地球碳素循環,持續產生甲烷這種綠色能源。最近研究發現,地下深部生物圈廣泛分布著吃“甲醇”產甲烷的古菌。但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甲醇從何而來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近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刊文,來自我國農業農村部成都沼氣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承磊團隊與日本科學家合作,發現了一種合作共贏的菌群互作模式,為解答這一謎題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