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国产_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_成人久久18免费游戏网站_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地方動態 >> 正文
十堰市創建環保模范城、生態市紀略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6-7-13 14:16:43 用手機瀏覽

內外兼修護生態

——十堰市創建環保模范城、生態市紀略

2015年7月18日,中國國情調查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稽查特派員劉吉授予十堰市“全國最佳生態環保城市”獎牌。

2013年8月26日,中國環科院原副院長夏青在十堰市指導五河治理工作。

2015年2-3月,十堰市環境保護局首次按照新《環保法》查封非法排污生產線,對3名責任人予以行政拘留。

2015年1月初,監測人員深入丹江口水庫區采樣。為確保丹江口水庫水質,十堰市環境保護局每月進行采樣監測。

中國環境報訊 史小靜 17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空氣優良天數連續多年保持在80%以上;丹江口水庫水質多年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及以上標準;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在全省環保目標考核中名列第一。

這是湖北省十堰市的環保成績單。近年來,十堰堅持“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發展方略,培育生態文化,加快生態修復,環境質量獲得明顯改善,環保體制改革創新獲得積極進展。先后獲得全國最佳生態保護城市、湖北省級環保模范城市等稱號。

改善環境質量,增強群眾獲得感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丹江口水庫的所在地,十堰面臨著更高的生態建設和環保要求。

水清了,氣爽了,山綠了,城凈了,好去處多了……隨著改善環境質量力度的不斷加大,十堰市民紛紛翹起大拇指:“十堰的環境變化實實在在,我們看得見、摸得著!”

17億元換回清澈河流

“河邊散步,有清澈的河水和清新的空氣相伴,感覺非常好!”在犟河上游花果示范段,83歲的東風公司退休老職工李根祥說。

由于歷史原因,十堰包括犟河在內的5條河曾又臭又黑。李根祥告訴記者:“小時候的犟河就和現在一個樣,由于建二汽被污染后又黑又臭,好多年我們都不敢靠近它。” 

為了治理5條不達標河流,十堰實施全流域截污、清污、減污、控污和治污等五大工程,已累計投入資金17億多元,共新建污水收集和清污分流管網1000多公里,整治排污口590個,完成河道清淤138.13公里561.56噸,建成生態跌水壩16座,建設生態河道130公里。 

監測數據顯示,官山河、劍河水質基本達標,其他幾條河主要污染物也大幅下降,實現了“不黑不臭、水質明顯改善”的階段性目標。

多措并舉贏得百姓贊許

“冬天一供暖,窗戶上的玻璃就變灰了。”居住在東風德納車橋有限公司附近的居民李德芳說,自“煤改氣”后,窗戶玻璃再也不用天天擦了。

德納車橋有限公司有5臺燃煤鍋爐,去年起新建天然氣鍋爐并啟用,曾經一天到晚“灰頭土臉”的燃煤鍋爐工李富貴說,如今變成“白領”啦。 

淘汰燃煤鍋爐是十堰為改善空氣質量所采取的實際舉措之一。 

近幾年來,十堰市2個熱電廠、4個新型干法水泥企業已全部實現脫硝工程改造,實現達標排放;在全市推行機動車環保檢測和標識制度,并添置機動車尾氣遙感車與公安聯手開展機動車尾氣路檢;多部門聯合行動重拳出擊,打響“凈空氣保藍天”百日攻堅戰,防堵秸稈焚燒污染、油氣污染、揚塵污染等問題;劃定禁燃區,政府出臺每蒸噸補貼3萬元獎勵政策推進燃煤鍋爐淘汰;實施禁鞭行動,中心城區全面禁鞭;強化揚塵管理,修復裸露山體……

去年,十堰全年空氣優良天數為287天,較2014年增加17天,PM10與PM2.5濃度均實現省環委會2015年下達的空氣質量考核目標。 

挖地百尺消毒土,消除心頭大患 

1982年至1992年,東風汽車公司按當時國家要求,將十堰地區約5000個含多氯聯苯電容器分為4個填埋區進行集中地下封存和填埋,由于處于丹江口庫區,其中最近直線距離不足10公里,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為徹底消除這一隱患,從2007年開始,東風汽車公司斥資1.3億元,經6年多時間開挖轉移處置,至2013年底,十堰地區4個填埋區4895個含“多氯聯苯”電容器、變壓器共1725.5噸危險廢物安全轉移處置,整個過程零風險、零事故、零污染。 

據介紹,這批含多氯聯苯危險廢物的安全轉移處置是迄今為止我國數量最多、耗資最大的轉移處置項目。當該項目通過終驗時,東風汽車公司有關負責人激動不已: “我們的心頭大患終于消除了!” 

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形成大環保格局 

近幾年來,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保工作,逐步形成生態環保黨政同責、齊抓共管,各級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大環保”工作格局。

“一把手”都是“環保通” 

2015年11月中旬,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來十堰調研生態環保工作,在河道治理現場,當聽到十堰市委書記周霽、市長張維國談治水工藝頭頭是道時,直夸他們有環保專家范兒。 

“我們書記、市長是 ‘環保通’,在全國書記、市長中,他們絕對是環保書記、環保市長!”十堰市環保局局長馮安龍說。 

環保知識專業,源于十堰市委書記、市長對環保工作的高度重視。 

公文包里時常放著環境質量月報以及十堰五條不達標河流水質監測報告;逢會必講生態環保;每周必到創模施工一線檢查指導工作。 

這些細節, 在馮安龍看來,是對“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理念的長期堅持,是將生態環保工作放在心上、講在口上、抓在手上的真抓實干。 

落實責任,制度先行

落實環保黨政同責,十堰趕在了前面。 

“在國家尚未出臺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之前,十堰便調整成立了高規格生態文明建設委會員,市委書記任第一主任,市長任主任。”馮安龍介紹,2015年環境保護部華南督察中心在十堰督查時,對十堰探索實施黨政同責等環保體制創新工作大加贊賞,隨后作為典型予以表彰。 

環保“一票否決”。2014年4月,十堰率先出臺《十堰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實施辦法》。該辦法分各縣市區政府、市直部門、企事業單位三部分,涉及故意直排或偷排污染物、未完成年度減排目標任務等12種情形。同年,十堰對2個縣實施“一票否決”預警,對4個縣市區予以環保約談,對7個縣市區下達整改通知,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環保欠賬問題。 

提高環保考核比重。十堰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各縣市區重點考核指標,由原來5項5分增至現在的9項23分至28分。同時把空氣質量、地表水質量納入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占10分),并每月予以通報、獎懲等。 

加強部門合作聯動。圍繞環保機制創新,十堰還出臺了《十堰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聯席會議制度》《十堰市空氣質量聯席會議制度》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成立了食藥環偵查大隊、環境資源保護審判庭等。 

這些體制機制創新,都為十堰環保領跑全省提供了制度保障。 

鐵腕治污,營造從嚴執法高壓態勢

“莫偷排,偷排必被抓。” 十堰市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袁麗介紹說,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去年1月1日新《環保法》實施以來,十堰城區依法從嚴查處3家涉重排污企業。 

堵疏結合管“重金” 

十堰是座車城,汽車制造少不了機械加工,機械加工少不了電鍍。而電鍍企業“小作坊”居多,監管是個“老大難”。電鍍污染猛如虎,若監管不力,會出現重金屬污染現象。如何對電鍍企業實施有效監管? 

對此,袁麗介紹,十堰的做法是堵疏結合管“重金”。 

堵,嚴打涉重偷排。加大非法電鍍企業執法力度,不定期拉網式排查,一旦發現問題一律從嚴處罰,公開曝光,移交司法機關追刑責。去年初以來,十堰城區督導30多家小電鍍企業關閉,依法查處3家涉重排污企業,其中:一家企業電鍍生產線被查封后,相關負責人已被公安機關實行行政拘留;一家企業電鍍生產線被查封,案件正準備移交公安機關;一家電鍍企業相關責任人已通過法院一審,目前正在二審中。

疏,嚴防涉重污染。為了便于監管電鍍企業、防止涉重污染,十堰建成了電鍍工業園,督導30多家電鍍企業入駐。經過兼并重組,目前保留19家在電鍍工業園集中作業,接受統一監管。 

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2萬

為了一庫清水永續北送,十堰拒批有環境風險重大項目120個,關閉轉產規模以上企業560家,其中關停“十五小”企業329家,關閉黃姜加工企業106家,遷建企業125家。

近幾年來,十堰累計開展四輪“清水行動”。數據顯示,十堰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2000余人次,檢查企業1800多家,責令200多家企業停止生產或停產整頓,對500多家企業下達整改通知,對109家企業191項環境問題實行清單銷號制整改,累計對非法排污企業罰款600余萬元,形成了從嚴執法的高壓態勢。2014年調水前,十堰又打響“保水質、迎調水”百日攻堅戰。2015年,十堰責令停產企業136家,責令限期改正或限期治理企業210家,立案處罰93起,罰款金額258.6萬元,并在全省率先實行環境違法行政拘留。 

強本固基 ,以高能力適應高要求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公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日益迫切,夯實環保基礎能力尤為重要。近年來,十堰市始終將能力建設作為提升環境保護管理水平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不斷加大人力、財力、物力投入,環境監測和監察能力體質增效。

形成109項水質全分析能力 

兩三年前,十堰水質監測能力只有29項,如今,十堰市配齊了水質109項全分析等設備。 

“為提高環境應急監測能力,我們累計投資近1000萬元,配齊各種先進的移動應急監測設備。”十堰市環境監測站站長杜勇說,“過去我們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幾乎一片空白,現在各種環境應急監測裝備一應俱全,形成了一條流動的環境監測線!”

談起應急監測新裝備,杜勇如數家珍:“這兩臺是我們的移動水質自動監測車,總價值420萬元,其中一臺側重于監測地表水,另一臺側重于監測污染源。過去通過實驗室監測,最快監測項目也要兩三個小時出結果,現在新裝備顯威力,1個小時內完成監測,個別監測項目只要15分鐘。這臺是我們的大氣環境應急監測車,投資170萬元購置,可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TSP(總懸浮顆粒物)這7項空氣監測因子進行現場監測,是工地揚塵、環境應急監測的好幫手。”

為提高水質自動監測能力,十堰新建水質自動監測站6座,其中2座已建成投運。十堰還投入近600萬元購置兩臺水質應急監測車,一臺流動注射儀,水質應急機動監測能力大大提高。 

杜勇還告訴記者,前不久,十堰市機動車尾氣監督管理中心投資230多萬添 “神器”——機動車尾氣遙感車,遙感車停靠路邊,經過的車輛尾氣排放數據能在1秒鐘之內被 “鎖定”。

目前,十堰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已從全省倒數躍升至全省第一方陣。 

環境監察全覆蓋 

2015年12月底,十堰環境監察智能一體化項目通過驗收,標志著十堰環境執法步入規范化、陽光化、智能化道路。據市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袁麗介紹,該項目按照“全國領先、全省第一”的建設目標,共投入資金305萬,配置移動執法箱13套,執法終端100個,集成了移動執法、專項行動、環境信訪、環境稽查、行政處罰、考核評價、移動辦公、協同辦公八大子系統,整合并集中了市區兩級環境監察力量,與在線監測、排污申報等多個國發系統進行了數據對接,并自動對所有的數據進行分類匯總統計,打通了監察執法業務全流程,實現了環境監察工作全覆蓋。

同時,十堰市環保局還投資40萬元添置了一臺暗管探測儀,探測過程好比給大地做B超,地下有沒有暗管一探即知,可謂是暗管 “殺手”。

“招兵買馬”,借助外力

在加強硬件配置的同時,十堰市也不斷以各種方式引進“人才”。

通過 “綠色通道”方式,從名校 “招兵買馬”,擇優錄取10名環境監測專業的研究生。 

搶抓與北京對口協作機遇,十堰又選調18名優秀監測人員深入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對口培訓,促進十堰市地表水水質109項監測指標實現全分析能力。

建立專家咨詢機制,聘請國內15位知名專家為生態文明創建提供智力支持。

點贊十堰環境管理有“三先”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 夏青 

近幾年,十堰環境管理在全國名聲大震,我有幸近距離觀察十堰建立以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管理體系的全過程,感受到“三先”措施的威力,體會到導向正確,事半功倍的真諦。愿與大家分享。

第一“先”,以質量為核心。從2013年,十堰即將環境管理的核心從總量轉為質量。起因于從為實現總量削減目標向上級增要投資,轉為對環境質量負責,主動實現入丹江口水庫河流達標。早于全國兩年開始建立以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主干隊伍由市長、副市長、發改委主任、環保局長、建委主任、南水北調辦主任等組成。質量問題抓得準,防治決策針對性強,少走很多彎路。更可貴的是,在這支主干隊伍領導下,有一支以當地專家組成的干活隊伍,可以根據環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供領導決策。上下一體,同心協力。在十堰,重大技術講座都是市領導帶著各級干部一塊聽,這就不奇怪為什么市領導講起各項環境指標都很內行。全國各地的新技術,十堰在引進前都要組成各部門領導和技術人員混編的考察組,去現場評估。這就是為什么各項新技術都能在十堰扎根,即使個別技術成果不理想,也能總結出教訓。 

第二“先”,政府購買服務。為了突出環境質量為核心,就必須破除項目制,改革招標制。十堰又早于全國兩年,嘗試政府購買服務。大家都知道丹江口水庫水質要求高,對十堰市的入庫河流治污項目執行標準要求高,不僅是COD、氨氮要求與地表水Ⅳ類標準相同,而且噸水運行費用要低。這就迫使十堰市政府采取倒逼機制,用質量指標、經濟指標,向全國購買服務,達標后付款,對現行的項目招投標制度進行改革。神定河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深度處理,神定河污水處理廠運營權等一系列項目都照此模式辦理,國務院領導肯定了這一做法,并指示全國推廣。

第三“先”,外修生態,內修人文。把生態文明建設和干部、公眾綠色修養提高相結合,又是十堰領先于全國并成為上述兩“先”的思想基礎。十堰市委書記周霽提出“外修生態、內修人文”,“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的前提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根本方法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生態文明觀。“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相互聯系、互為促進,不可分割。外修生態修的是形、是根基,是硬環境、硬實力;內修人文修的是魂、是文脈,是軟環境、軟實力。這一道理告訴我們真正要實現以環境質量為核心,必須先有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把人民的事當大事,要跟著百姓感覺走。十堰市近幾年環境質量大變,贏得民心首先就在于市委書記率領干部修民魂。這就不奇怪為什么十堰市生態文明辦書記親自當主任,全國有四名院士、十幾位專家來十堰擔任文明辦咨詢委員會專家。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規劃正在緊張編制,丹江口水庫控制總氮指標達1.0 mg/L的目標為十堰市五個優先控制單元提出了新任務。更重要的是,期望十堰市能把水源保護和經濟轉型發展相結合,真正把十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成果落實于青山綠水的保護,讓當地人民感受到金山銀山的價值。為此,祝愿十堰市在新征程前再出現幾個“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企業并購
網絡借貸
節能咨詢
節能認證
人才招聘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5 CI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