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聯合前總統克林頓宣布了一項40億美元的建筑節能計劃,旨在提高政府和私營部門建筑的能效,在不動用納稅人利益的情況下減少燃料使用并增加就業。根據私人機構分析,這項計劃可在未來兩年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
據《紐約時報》報道,奧巴馬和克林頓在白宮附近的一棟商業建筑一起露面,這棟建筑將在此次計劃中首批進行節能改造,因此帶來250個工作崗位,改造完成之后預計每年將能節省電費、燃料費等開支 20萬美元。
這項計劃將在未來兩年內改建建筑,爭取到2020年提高能效20%。
奧巴馬認為,提高建筑能效是美國目前節省開支、減少污染和創造就業最迅速、最容易、最便宜的辦法之一。
克林頓則堅信此舉一舉多得,既能創造就業又能減少美國能源對外依賴,還能對抗全球氣候變化,“在糟糕的經濟環境中,此舉無異于一頓免費的午餐”。
據悉,根據合同采用的節能效果合同(Energy Saving Performance Contracts, ESPC)模式,改造費用不用預先支付,而是在承包商的改造實現節能之后拿錢,無須聯邦財政預支費用。
實際上,這種ESPC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克林頓政府時期已經存在,到布什執政時期,2007年美國頒布了能源獨立與安全法案(EISA 2007),其中將聯邦市場的ESPC授權為永久性質。根據美國國家能源服務公司協會(NAESCO)的報告顯示,基于性能表現的合同成為美國節能服務業的主要合同類型,占有2008年產業規模的70%。
但是,在克林頓和布什時期,合同能源管理并沒有大范圍應用。直到奧巴馬提出“綠色就業”,才再次獲得發展良機。
美國商會會長Thomas J. Donohue雖然經常同奧巴馬不和,但卻是ESPC的長期擁躉,也是這項計劃的積極支持者。他認為,該計劃最大的好處在于不用花納稅人一分錢。
此次投資也是對奧巴馬今年2月宣布的“更好的建筑”倡議(Better Buildings Initiative)的回應。當時,克林頓通過克林頓基金會鼓勵私營部門為提高能效投資。今年6月,克林頓已經宣布向能效項目投資5億美元。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