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国产_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_成人久久18免费游戏网站_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時政要聞 >> 正文
踐行五大發展理念 引領湖南水利發展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6/3/22 14:22:36 用手機瀏覽

  興水利、除水害,促進人水和諧,一直是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本周為中國水周,再加上進入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各方面對管水、用水、治水、保護水的要求越來越高,水利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越來越大。我們必須深刻領會中央“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新思路,以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統攬治水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提供可靠的水安全水生態保障。

      一、堅持創新發展,激發水利發展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當前,湖南省水資源條件發生深刻變化、涉水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調整、水利發展模式發生深刻轉變。誰來干?怎么干?錢從哪兒來?如何確保長效?種種問題擺在面前,水利的傳統治理模式已經乏力,急需新的動力。要突出思路引領。從協調推進黨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上審視水利工作,從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部署來推動水利工作,加快實現從粗放用水向節約用水轉變,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局部治理向系統治理轉變,從注重行政管理向堅持兩手發力、實施創新驅動轉變;加快調整和完善水利發展布局和發展方式,統籌解決好水短缺、水災害、水生態、水環境問題。要奮力改革創新。圍繞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加快改革創新。深化水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理清各級水利事權,充分釋放市場活力。深化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靈活運用金融貸款,創新運用信貸融資、PPP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深化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嚴格規范市場管理,不斷完善水利設施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水利工程管護機制,確保水利工程“建得起、管得好、長受益”,切實激發水利發展內生動力。特別是要加大水利供給側改革力度,提升水利公共產品的質量與效益,增加水利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中高端供給服務。

      二、堅持協調發展,構筑水利發展均衡格局

      堅持協調發展,就是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湖南省水利發展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比較突出,迫切需要調整關系、補齊短板,提高發展的整體效能。一方面,促進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協調。立足湖南省“四大板塊”發展戰略,因地制宜,一區一策,在保護、開發和管理上做到分類施策、統籌協調。長株潭地區要突出水資源節約、水環境保護、水行政管理改革等重點;湘南和大湘西地區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民生發展、生態保護等方面;環洞庭湖地區要著力提高防洪能力和水資源配置能力,加快水生態水環境修復。特別是要加大對武陵山、羅霄山片區貧困地區的水利投入和政策傾斜,提高全省水利發展的協調性和平衡性。另一方面,助力城鄉協調統一。全力加快湖南省在建重大水利工程進度,精細謀劃和科學布局“十三五”水利項目庫,著力建設一批打基礎、增后勁、利長遠的水利工程設施,進一步完善全省基礎設施“水利網”。適應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新要求,著力提高水利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推進城鄉水利基礎設施均衡配置和水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推進城市供水安全體系、防洪排澇體系建設,促進城市水利與城市發展協調均衡;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助推農業現代化和美麗鄉村建設。

      三、堅持綠色發展,促進水利發展生態和諧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切實提高水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嚴守水生態環境底線。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嚴格“三條紅線”控制,將水資源可利用量、水環境容量作為今后產業發展、城市發展的剛性約束,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加強水功能區監管,提高工業用水效率和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形成水資源節約保護和高效利用的倒逼機制。全面提升水生態功能。強化江河湖泊空間與功能管理,突出水域保護和生態修復,加快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按照“保護與發展并重、生態與經濟雙贏”的思路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加快推進湘江保護與治理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和全省河道保潔工作,大力實施洞庭湖區水環境綜合整治以及山水田林湖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構筑“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屏障。全力推進城市水利生態化。把水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鎮化建設全過程,加快實施國家和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圍繞城市水生態、水安全、水資源、水文化、水管理五大功能建設,促進城市發展與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著力提升城市各類水體的生態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打造不怕水、不缺水、有流水、可親水的安全宜居型城市。

      四、堅持開放發展,拓展水利發展承載空間

      新常態下水利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更加重大,我們必須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深度和廣度上拓展延伸,增強水利發展的可持續性,拓寬水利事業發展空間。要推動水利市場開放。堅持開放搞活水權、水市場,分類推進水利工程產權制度和管理體制改革,推行水利工程專業化、社會化建設管理。全面推進水價綜合改革,完善水權交易制度,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分擔機制。要拓展水事合作空間。博采眾長,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內外、省內外、行業內外一切可以吸收的先進經驗。推動水利在更高層次上“引進來”和“走出去”,密切與國家重要水組織的聯系與合作,加強水利科技和智庫建設,構筑開放新格局。要擴大水利服務范圍。傳統上的水利通常被定性為服務“三農”,社會發展至今,水利已經成為人類生產、生活乃至生存的制約性要素,必須主動作為,擴大服務范圍,滿足人民的實際需求,切實保障社會發展、人民幸福。

      五、堅持共享發展,推動水利發展成果普惠

      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和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續的方向,大力推進民生水利建設。一是問民需。深入基層聽民意、察民情、問民計,認真查找水利突出問題和軟肋,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二是保民安。要時刻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全面落實防汛抗旱責任制,抓好防洪抗旱薄弱環節建設,提高防災抗災減災水平,增強水安全保障能力,確保實現省委、省政府“五個確保”目標。三是解民困。要落實中央精準扶貧要求,以“兩不愁三保障”為基本目標,聚焦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加大對貧困地區水利項目的支持力度。尤其要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和農業灌溉“最后一公里”作為水利扶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加快實施全省51個貧困縣和8000個貧困村400多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的鞏固提升,全面推進“五小水利”建設,加快解決直接關系民生的水利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